[ 作者:昆明政协 发布时间:2012-12-20 13:14 来源: ]
目 录
引言 …………………………………………………………………….1
一、昆明市城市垃圾处理现状…………………………………………1
1、普通生活垃圾处理现状………………………………………………1
2、餐厨垃圾处理现状……………………………………………………2
3、建筑垃圾处理现状……………………………………………………2
二、昆明市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3
1、管理理念相对落后……………………………………………………3
2、管理体制不活市场机制缺位…………………………………………4
3、垃圾处理产业链不健全………………………………………………4
4、政府监管力度不够……………………………………………………4
三、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对策建议………………………5
1、制定城市垃圾源头减量措施…………………………………………5
2、鼓励和引导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5
3、合理选择并改进垃圾处理技术………………………………………5
4、建立和建全垃圾管理体系及管理机制………………………………6
5、完善城市垃圾管理的经济政策………………………………………6
6、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6
随着昆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市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也日益增多。与日俱增的城市垃圾量与有限的垃圾处理能力形成极大反差,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变得尤为重要,并将成为城市管理、环境管理的新模式。
目前,昆明主城现有东、西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各1座,由于近年来昆明市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东郊垃圾填埋场现已封场,西郊垃圾填埋场每天填埋的垃圾已达2000多吨,已超负荷运转。
除两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外,昆明市现已建成五华区西郊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官渡区东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并投产运行。西郊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东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1600吨。结合昆明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活垃圾增长情况,昆明市还将建设三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西山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000吨/日)、呈贡新区7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昆明空港垃圾600吨/日焚烧发电厂。全市共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5座,垃圾焚烧处理总量达5100吨/日,有望在解决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难题的同时,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同时补充昆明市能源需要。
据最近一次统计显示,全市共有星级宾馆200多家,餐饮企业5819家,学校食堂663家,不考虑居民小区内未进行分类收集的餐厨垃圾,仅全市宾馆、酒店、餐饮行业、企事业单位及学生食堂就能产生相当数量的餐厨垃圾。然而,餐厨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缺乏统一管理,全市餐厨垃圾无序处理情况十分突出,餐厨垃圾随意倾倒,环境污染严重,地沟油回流餐桌等事件频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改变这一状况,2010年5月,昆明市环境保护局、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制定了《昆明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对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昆明市已开展餐厨垃圾处理示范项目建设,项目选址位于东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南侧,占地面积26600m2,设计餐厨垃圾处理规模为500吨/日,近期实施规模为200吨/日。该项目包括建立健全餐厨垃圾收运体系,提取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餐厨垃圾进行堆肥和沼气生成。
为应对昆明市城市建设中不断产生的建筑垃圾,并对建筑垃圾处理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2010年,昆明市出台《昆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和《昆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方案》两个方案,从建筑垃圾的源头、排放、分类、运输、中转、处置到资源化再生利用整个流程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建筑垃圾运送到昆明市的两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基地去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工形成再生建材或产品投入市场。而弃土部分则送到指定的消纳处置场地,进行合理填埋、堆放,再覆以培植土进行植树造林。
昆明市新建东郊和西片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示范工程两个。东郊经开区白水塘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基地主要处理来自官渡区、盘龙区的建筑废弃物,年处理能力200万吨,现已投入运行;西片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基地现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收储五华区、西山区的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也为200万吨。再生成为新型墙体材料和再生道路工程等循环资源。
长期以来,昆明市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一直偏重于生活垃圾的末端处理,忽视了生活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对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一种被动式的非循环经济型的管理模式。目前,昆明市主城四区每天产生的垃圾均为混合投放,由垃圾清运车统一运送到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发电厂。大量的可再生或可资源化利用的资源未被重视,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此外,混合投放的生活垃圾,燃烧热值较分类垃圾低,大大降低了垃圾焚烧发电的效率。
由于城市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置的任务重、压力大,目前环卫部门对城市垃圾的管理极其被动,对城市垃圾的削减、回收和再利用问题均难以通盘考虑。此外,环境卫生部门既是监督机构,又是管理和执行单位,政企合一,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竞争机制。
近年来,昆明市垃圾处理水平已有很大提升,政府也在长远规划中把发展城市垃圾处理产业放在优先位置。全市垃圾处理未能形成市场化,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化规模。促进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配套政策,整体培育垃圾处理“产业链”,是尽早实现市场化管理,多元化利用,变垃圾处理为垃圾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城市垃圾的收集到最终处理处置,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监管。昆明市十年前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但很少有人按照分类标准来投放垃圾,同时在垃圾清运过程中,垃圾清运也未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同时由于对再生资源流通市场和处理企业的监管不力,可再生垃圾大部分流入到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对环境污染大的小企业,“作坊式”的再生利用普遍存在。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技术含量高、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处于一种粗放型、二度污染型的资源重复利用。
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是垃圾减量化处理最有效的措施。
推行净菜上市,减少果蔬垃圾。而推行净菜上市,在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的同时,绝大部分蔬菜垃圾留在城外,就地还田,并能通过堆肥等方式得到资源化处理。
商家回收产品包装物。制定包装产品生产者责任管理政策,向包装产品生产者提出一定的包装材料回收率的义务,不履行回收义务的,征收一定的包装垃圾处理费。
限制和简化包装,抵制豪华包装。减少包装物产生的垃圾。
分类收集是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前提。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转运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及过多的垃圾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减少了环卫部门清运和处理垃圾的负担,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再生,并能获得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根据昆明市城市垃圾成分、特性,以及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选择适合昆明市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和措施。
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昆明市城市垃圾的管理,因地制宜,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法律、法规及垃圾处理机制,对城市垃圾的管理和处理工作做进一步的规范。同时,改变管理体制上政企合一的僵化格局,垃圾处理企业化。垃圾的清运和处理向企业化运作方式转变,公办、私办平等竞争,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有垃圾经营资格的单位负责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目前昆明市正开展“水消费系数法”征收垃圾处理费工作的意见征求,从一定程度上讲,仅保证了收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并不能达到全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目的。
昆明市仍需学习和借鉴发达城市运行效益明显的垃圾管理经济政策,如前文提及的新北市的垃圾费随袋征收制度,欧洲普遍采用的包装垃圾收费体系、豪华包装征税等措施,建立经济型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垃圾管理相关的经济政策,为昆明市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提供政策保障。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城市垃圾处理的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公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城市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回收利用,树立公众垃圾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系、支持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良好氛围。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