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昆明政协 发布时间:2014-06-16 11:05 来源: ]
昆明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科学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标准等,大力发展节约型绿化。要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区、环境较差的城乡结合部等特殊地段下功夫,着力解决这些区段绿量偏低、公园绿地少等突出问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从绿化结构上,要以植树为主,坚持生态优先,实现从追求绿化的数量、规模到追求绿化的质量、效益上转变,切实转变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发展模式。,提升园林绿化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
为此建议如下:
1.因地制宜,大力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低碳放在首位,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是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地应该从园林绿化建设的理念上,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具体环节上,综合考虑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措施,使有限的资源与能源真正得到合理的分配与有效利用,如:中水利用和大量使用透水铺装。推广节约型园林绿化不等于低水平和低档次。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不能随意降低建设标准,要在节约的前提下建设优良工程,实现绿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科学配置,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性和生态性
采用“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理念,进行乔木、灌木、草本花卉与地被植物、攀援植物等“科学配置”;采用乡土乔、灌、草、地被以及攀援类群来绿化、美化、香化和彩化,坚持优美、舒适、实用的原则,树立整体、统一的观念,做到全面规划近、远期目标,形成点、线和面相结合的自然景观。乡土植物是节约型园林的首选植物材料,因为它们早已适应该地域的环境,病虫害少,长势良好,苗木货源充足,价格较低,而且具有地域名片的作用,并能较快地成为构建地带性植物群落的优势树种。乡土植物不会构成生态危害,可模拟自然植被进行园林塑造形成文化产业,是当地生态系统的人工复原或再现,是人类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建设特色园林城市的重要标志。
利用常规植物和乡土树种,构建地方优势生态植物群落,在保证达到类似景观效果的同时,优先考虑常用树种、普通规格或价格更便宜的树种,从而降低植物造景成本。尽量不使用单一化的配置模式,建植大草坪,复杂模纹花坛以及大量使用一至二年生草花,这些种植形式容易导致植物抗逆性差、养护成本高、维持效果较短,达不到应有的生态效益。
提倡以乡土植物模拟地方自然生态群落结构的模式,不仅植物适应性强,需要较少人工养护,并能体现地方景观特色。与此同时,采用生态的种植方法,即尊重植物生态习性,尤其是保证植物自然生长空间。
3.注重绿化多样性,提高园林绿化景观的艺术效果
为了丰富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应重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组成及内部结构生态关系。园林植物群落是人工植物群落,提倡阳性与中性、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混交,积极引进夏花植物,增加北方城市观花植物的多样性。
城市的立体绿化中,要加强城市道路桥梁的立体绿化和城市的屋顶花园的建造,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采取多层次性、多方法进行绿化,逐渐增多城市园林树种的种类,适量引种野生种和外来种应用于园林绿化,丰富我们的园林绿化植物种类。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好坏不仅标志着城市的活力和文明,城市环境的好坏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状况和人们素质水平的高低。而城市园林绿地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配置时注意点、线、面的形成;注意不同地域树种的变化和特点,以及乔、灌、草的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保护好生态环境。
4.不断探索野生植被的应用,展示昆明城市园林绿化特色
野生植物往往生命力强,是符合生态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合理运用野生植物可以大大降低苗木价格及养护成本,节约水资源,并形成一定的城市地域特色景观圈。如一些公园绿地、城市滨水绿地、街道绿地建设,将人工植物群落和野生植物结合起来,既可克服野生植物的荒芜感和绿期短的特点,又能营造城市中别致的郊野风味。
5.改善苗木种类和数量比例,着力打造综合性公园
苗木的短缺是园林绿化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改变这一矛盾,城市应该有自主的苗圃,在城市规划时要提前规划出城市绿化用苗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一些珍贵或稀有的种类和品种,保证绿化使用的苗木质量和数量。
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的树种可减少重复工程;选用抗性强、成活率高、耐修剪的植物,可减少维护管理成本。绿化过程中,为突出设计的亮点,重点区域需要重点表现,其中大规格苗木的应用是必须的,但量要少,并且要用得巧,摆在合适的位置,展示优美的造型,突出绿化景观效果的持久性和实用性。
积极利用科技开展观赏植物新品种的生产开发利用,包括两方面:一是直接引种野生观赏植物或者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繁育;二是加快当地观赏植物新品种的选育。
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和发展的推进,重点新建和扩建一批综合性公园。沿用历史文化脉络,重点提升现有城市公园景观,扩大规模。(致公党昆明市委供稿)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