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昆明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

[ 作者:昆明政协  发布时间:2014-06-25 09:39  来源:  ]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20139月中旬,由市政协领导带队,市政协经科委组织部分委员、顾问对昆明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全市申请国内专利38310件,专利授权25067件,其中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5994件,占全省专利申请的64.73%,专利授权3593件,占全省专利授权的61.38%,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全市知识产权保障体系逐步形成

一是市委、市政府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全市整体发展战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年度目督考核内容等重要事项二是市委、市政府颁布实施《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行动,将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三是将专利申请量等知识产权工作指标纳入市县两级科技工作考核目标管理体系,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是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和政府激励等全过程。增加了“发明专利申请硬性指标、“专利考核”等基本条件,增设了专利奖,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的激励扶持政策体系。

(二)全市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2008年底14个县(市)区知识产权局成立,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陆续出台了《昆明市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的配套文件,为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财政投入有所增加;四是以创建为契机,提升城市竞争力。2004年昆明市成功晋升为首批23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之一,20067月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验收;200910月昆明市在西部城市中继成都之后,正式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称号

(三)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环境和氛围不断加强

一是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重点,围绕其制度建设、信息利用、法律保护、战略研究等开展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每年紧扣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的宣传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培训活动。截止2012年,全市115所学校,4万余名学生接受了知识产权教育,为城市创新培养储备人才。三是各县(市)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市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正在形成。四是国家专利技术昆明展示交易中心成立,有效促进了专利技术与资本的对接。五是设立了政府专利奖,截止2012年,共评出市专利奖共30项,奖励资金111万元;全市共资助专利授权项目4484项,资助金额达302万元,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六是陆续出台了《促进企业创三级名牌三级名品的意见》、《昆明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等,打造产业品牌、营造品牌城市。截止2012年,我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5件、云南省著名商标452件,分别占全省的45%30%

(四)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一是进一步加大了专利案件调处力度,制定了《昆明市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执法规范(暂行)》等,截止2012年,昆明市知识产权局共受理案件144起,结案率约91.4%,有效维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及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二是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三是加强会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有关部门,对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10余场次会展进行了执法检查,并设立办公室接收投诉。

二、意见建议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明显、成效突出,但也看到我市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周边城市的差距。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创新、研发的社会氛围还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统筹协调力度不够,规划、设计引领能力不足,专利利用率不高,研发、应用脱节;中介市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公共财政投入十分有限。委员们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的规划引领,要在“规划设计”和“地域特色”上做文章,要把昆明市摆在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性区域城市和桥头堡建设的核心地位来统筹开展“昆明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创新科技、知识产权的支撑引领作用,制定好指标体系、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真正实现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

(二)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的统筹监督力度

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的统筹协同力度,建立市级层面的统筹协调议事机构,定期召开联系会议,专题审议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要建立行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监督保护机制,发挥好行业商会的市场化监管作用,建立中介服务体系完备的社会化服务监管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的预防奖惩体系。

(三)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完善中介服务平台建设

近年来,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经费尽管有了一定的增加,但面对新形势的需要,仍有较大的缺口,建议每年市、县两级财政设立“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专项经费,并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递增;深化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转移、专利技术产权交易、风险投资等创新服务中介机构,培育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专利代理人等人才培养机制;建议市级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研究,进一步完备知识产权抵押融资贷款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多渠道获得信贷、融资、风险投资等资金提供信息和政策支持。

(五)营造好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的社会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在学校、社区、企业、单位等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尽快出台《昆明市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条例》,并纳入普法教育内容,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意识;以行业、商会为基础,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推进成果应用,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市政协经济科技委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