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昆明政协 发布时间:2016-04-14 15:04 来源: ]
滇池面山“五采区”治理是滇池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2—13日,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伟率队对“五采区”治理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认为,近几年“五采区”的生态治理初见成效, “五采区”植被恢复对于滇池流域生态建设意义重大,这项工作刻不容缓,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列出植被修复的时间表,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将这项工作圆满完成。
12日,调研组先后深入实地,对官渡区子君山采区,盘龙区两面寺采区、九龙湾采区、长虫山采区,五华区长虫山采区、石盆寺采区、老青山采区、平顶山采区,西山区石咀、白沙地采区和普坪采区等9个采区的植被修复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中了解到,各区在植被修复中基本都采用了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计划将“五采区”变为郊野公园,但是,多数采区地处禁建区和限建区,导致企业经营用地指标无法落实,企业难以找到利益回报点,目前很多企业因垫资较多,出现融资困难。
在昨日举行的座谈会上,委员们认为,“五采区”治理对于保护滇池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这项工作是加速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各辖区政府要将其提高到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委员们建议,“五采区”治理投入的资金巨大,应继续以引进社会资本为主的方式来解决;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部分“五采区”已被城市包围,应该对土地使用规划适当调整,将“五采区”列为城市公园建设,一方面帮助企业脱困,一方面为市民增加休闲好去处;在“五采区”植被修复中,要注重考虑重建水系,注重保护周边山体的植被,还要特别重视消除发生次生地质灾害隐患。
会上,张建伟强调,“五采区”治理的目标是建设滇池流域绿色生态屏障,各区要高度重视,要尽快列出工作时间表,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治理工作。在治理工作中,要有法治思维、法治理念,通过法治措施,保持生态建设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建议市政府建立“五采区”治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科学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将这项工作落实好,并力争将“五采区”治理纳入滇池治理考核中。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