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昆明政协 发布时间:2016-11-03 14:53 来源: ]
近日,一场由昆明市政协组织的高铁旅游发展调研座谈会在石林会议中心举行。昆明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伟在会上指出,高铁进入云南,给石林旅游带来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打好旅游经济这张牌?是简单整合提升,还是重新布局洗牌?对石林这样一个端了多年旅游“饭碗”的城市来说,确实很难打破固有的模式和格局。然而,高铁时代的到来,是否会催生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模式和格局?
今年3月,一个由石林县政协主席者培仙任组长的调研组从石林出发,先后到昆明铁路局,贵州关岭(黄果树)、荔波(小七孔)、雷山(千户苗寨)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以上各地旅游、发改、交通、住建等部门领导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借鉴经验和做法。
对一个旅游城市来说,高铁带来的人流往往会促使多种因素的改变。
继石林县对高铁给旅游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之后,昆明市也在关注这一话题。
10月13日至14日,昆明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伟率队再次展开调研。
“此次调研是市委主要领导交给市政协的课题,随着沪昆高铁的即将开通,对昆明的旅游发展来说,也许将迎来一个新的机会。”张建伟说。
“作为高铁进入昆明的第一个站,石林是游客进入昆明的第一个旅游点,也是昆明的一扇窗户。”有委员认为,交通便捷是旅游的前提。高铁开通后,从呈贡高铁客运站和石林板桥客运站—县城—石林各景区—台创园的交通组织在设施上必须要修通“最后一公里”,在旅游服务上要实现“一票通”。
如果将思考的角度加以拓展,有一种声音认为,随着“互联网+旅游”模式的普及推广,要迅速开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网上营销工作。要提高旅游要素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与游客的无缝对接。建议组建工作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将相关信息打包挂到旅游网络上。让客人的导航、导游、导吃、导住、导娱和导购需求一网搞定,向“智慧旅游”方面迈进。
然而在张建伟看来,视角还应该再宏观一点:要将石林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抓好重点项目、重点景区建设,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领域的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年旅游的升级版,推动石林旅游由“景点时代”向“全域旅游时代”转变。
张建伟说,石林全域旅游发展,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景区景点,要立足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谋划大旅游发展新格局,把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美县”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之一。要围绕“石林”这个品牌做文章,把石林打造成为国际地质奇观的旅游胜地和国家旅游度假区。要做强做大旅游产品产业,树立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的理念,把旅游同城市、景点、商贸、文化和美食有机融合。要把旅游作为发展石林优势民族轻工业和手工业的助推器,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之路,让石林传统民族手工业焕发出蓬勃生机。要整合地方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用特色节庆延伸旅游链,实现“天天有宣传、周周有节庆、月月有亮点、季季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目标,让旅游节庆活动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凸显。
张建伟认为,石林还应该考虑品牌效应,在阿诗玛、乳饼、刺绣、卤腐等品牌上做好旅游商品的文章。“要用上海这一国际城市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旅游,进而开发旅游商品。”
在石林县有关部门的介绍中,有这样的归纳和总结: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旅游产业发展相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路径和举措,石林县全民动员,召开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动员大会,出台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意见。下一步,石林将充分发挥石林旅游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加快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资源全域统筹、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产品全程体验、城镇乡村全城畅游、旅游文化全面渗透、智慧旅游全域覆盖、旅游消费全程链通、旅游营销全域整合、旅游服务全域升级的“十全路径”,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力争2018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国内知名、云南著名的旅游“名片”,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龙头,昆明旅游的窗口,以喀斯特地貌和彝族风情文化为特色的国际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国际休闲旅游名城、中国一流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