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30 17:33 来源:昆明市政协 ]
“搬迁到新的小区,生活还习惯吗?”“家里有几口人?外出务工的有几人?收入情况如何?”
11月21日,昆明市政协组织社保界别的政协委员赴昆明市东川区,围绕“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开展界别调研活动。在东川区汤丹镇世纪铜城安置点,昆明市政协副主席董林在易地搬迁户家亲切地和搬迁户拉起家常,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01
听取村民就业想法
陈朝明是东川区兴隆村包包小组村民,今年8月,他家搬迁至世纪铜城安置点,新房面积126平方米。陈朝明说,他和妻子在小区安置服务中心的推荐下,在东川区尼拉姑洗车厂务工,每人每月有1500至1800元的收入。儿子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进入昆明双佛矿业公司务工,每月收入3500元,家中还有84岁无劳动能力的父亲和8岁在东川第三小学读书的孙女。
“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家已实现有劳动力的人员全部就业。”听完陈朝明的介绍,董林的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董林鼓励陈朝明一家要牢记党恩,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尽快适应新居的生活环境,摒弃陈规陋习,克服“等靠要”思想,自立自强,在新家园里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走到另一户搬迁户李荣户家,委员们和李荣户的妻子付文莲促膝而谈,了解他们家的就业情况及存在的困难。付文莲告诉大家,她家是从兴隆村包包小组搬迁到世纪铜城安置点的,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她的丈夫李荣户在昆明风景矿业公司务工,月收入3000元,她因为要照顾两个女儿不能外出务工,很希望在搬迁点周边做点零工补贴家用。
“我看电视了解到,一些地方的农村妇女在家就能做手工活挣钱,我希望能有这样的企业来到东川,给我们一个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机会。”听了付文莲的想法,委员们纷纷表示,希望东川区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注重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力促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02
产业发展难以满足就业需求
据悉,东川区是昆明市唯一一个深度贫困县(区),是集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于一体的地区。长期以来,东川区的发展受城乡发展失衡、农村基础设施滞后、集体经济薄弱、造血功能差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东川区共有7个深度贫困乡镇、86个深度贫困村,有农业人口24.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063户104523人。
东川区地理环境特殊,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国土面积97%以上均为陡坡地。为解决一些贫困村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东川区对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特别是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采取进城集中安置的方式实施易地搬迁,共搬迁8754户32227人。其中建档立卡搬迁对象为5047户18388人,安置点15个。世纪铜城安置点就是其中一个。
“东川区易地搬迁家庭已实现‘一户有一个就业’的目标,还有7753人未就业。这些未就业的人员大部分是妇女,她们需要在家照顾老人、接送孩子上学等。此外,未就业人员中还有一部分是年龄偏大的,不具备外出就业条件。”东川区人社局局长徐昌凤介绍。
委员们了解到,在未就业的这部分人中,想就近就业的人很多,且想法强烈。对此,徐昌凤向委员们反映说,由于东川区重大项目少,产业发展总体不足,旅游业发展刚刚起步,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企业对劳动力的身体素质、年龄和技能要求相对较高,难以满足易地搬迁劳动力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人员就业需求。
据了解,在近期人社部收集的东川区区内岗位信息中,6家企业共提供382个岗位信息,企业对应聘人员要求大部分在18至40岁之间,学历要求初中以上,涉矿企业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或者中专以上学历。
“搬迁人员接受技能培训的意识不强,技能培训提升难。”徐昌凤举例说,今年10月下旬,云南省技师学院在东川区举办了易地搬迁人员刺绣培训班,组织50名搬迁学员参训,开班后一部分学员以家中有事为由不愿来上课。
03
挖掘各方潜力促就业
结合了解到的情况,委员们纷纷表示,东川区要以稳定易地搬迁已就业人员为重点,以引导未就业人员充分就业为主线,统筹区内区外两个市场,挖掘各方面的潜力,抓好易地搬迁人员就业保障工作。要把东川区内就近就业与区外劳务输出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就业托底安置功能,稳定脱贫。要建立用工信息与培训工作衔接机制,对有外出就业意愿人员,对接市场需求紧俏岗位,开展定岗、订单式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董林要求,东川区要创新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户均转移就业一人”;坚持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意愿、培训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围绕“生存技能”和“生活技能”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继续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形成各方合力,共同助力东川区脱贫攻坚。
来源:云南政协报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