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晓阳 发布时间:2019-11-07 15:47 来源:昆明市政协 ]
10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专家对昆明市以采石、采砂、采矿等为代表的“五采区”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及滇池流域生态修复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监督视察。
2017年2月,为大力加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在2007年关停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关停整治和生态恢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治理行动,全面关停禁采区内所有采石采砂采矿点,并对采空区及水土流失、破碎山体等区域进行全面治理恢复。为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打赢这场攻坚战,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独特作用,联动开展了此次专项民主监督活动。
视察组一行先后到高新区高登石头山关停矿山治理修复片区、晋宁区上蒜镇普德贵砂厂、晋宁区周雷采石场、晋宁区宝兴黄牛坝涛磊沙石料厂、西山区大渔采石场、五华区三华山采石场、西山区建鸿发采石场、西山区墨雨采石场、西山区团结乡小村沙场,通过实地视察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对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矿山关停工作推进情况、治理修复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据了解,2017年2月昆明市对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清理排查。2017年6月市政府常务会和7月市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滇池流域及西山等各类保护区全面开展采石采砂采矿关停和“五采区”治理修复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进“禁采区”矿山关停和治理修复工作。2017年8月对《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定了系列配套子方案,形成了“1+8”的关停和治理工作方案体系。2017年10月最终确定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范围内应关停矿山共87个。其中,2017年底应关停72个,2020年底应关停15个。“2017年12月31日前需关停的72个矿山已全部实现停采。截至今年9月30日,已完成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域72个关停矿山治理修复约4300多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向视察组一行介绍了有关情况。
“你们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碰到了哪些问题?”每到一处,视察组一行都会进行详细的询问。
“要进一步加大重视力度。生态治理恢复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定要直面问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和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严格依法行政、积极化解矛盾,确保治理修复任务顺利完成。”视察组一行表示。
“五采区生态修复、利用涉及学科广泛,包括规划、景观、生物、地质、环境等。在视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城市的扩张,部分五采区逐步暴露在城市的视线之下,生态修复的方式、效果难以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对此,要做好统筹规划,使修复工作更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视察组提出。
“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沟通不到位、协调不到位导致的。”视察组一行表示。对此,视察组建议各部门要盘清家底,确认权责,加强监管与顶层设计,更好地解决“五采区”在布局中散、小、乱的问题,要多方参与、协同修复,加强规划引领作用,提升土地再利用价值。
“在出台的相关文件中提出,要以保护生态为基础,以规划为引领,进行统筹修复。并指出应依据山水格局、景观敏感度、因地制宜赋予五采区新的功能。将五采区与城市功能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多样的方法与途径、积极改造利用五采区。对此,我们应该结合昆明自身的优势、特点,结合城市功能,统筹规划,对五采区的价值再认识,赋予新功能,以‘用’代‘修’,用治相结合。”视察组一行建议。
“采区因其所处地域、区位、规模、形态、污染程度等因素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属性。然而国内均以植树种草为修复而修复的方法为主,忽视了采区自身固有的特性与场所精神,未能从全域角度分析、设计与利用,统筹考虑采区潜在的价值。同时受经济、政策与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对五采区的重新定位、再利用缺少顶层设计、成功经验与改造再利用能力有限等,导致修复及再利用一直悬而未定。”视察组建议,要以规划为引领综合统筹规划、市政、景观、地质、环境、生态等多个学科,认清价值重新定位,制定每一个采区最适宜的修复方法与再利用途径。
“督之有行、督之有效,更好地推动‘五采区’修复工作的开展,以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果回应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是我们每一位政协委员的共同守望和追求。市政协将会就此次工作形成相关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以更好地助推今后工作的开展。”市政协副主席胡炜彤表示。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