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29 11:14 来源:昆明市政协 ]
回望不平凡的2020年,市政协为助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书写了政协答卷。一年来,市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这一中心任务,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将政协职能优势转化为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行动。全年开展重要协商活动28项,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22次,30多个履职成果得到省、市领导52次批示,一批履职成果转化为市委、市政府的文件和工作举措……
一年来,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和委员的主体作用,深入开展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等活动,着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着力增强协商议政实效,着力强化民主监督职能,着力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为推进昆明高质量发展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双发力。
委员联络委员会推动经常性工作创新创优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委员联络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推动经常性工作创新创优。全年健全完善委员联系服务制度9项。通过建立制度,实现委员联系的多样化、制度化、经常化,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进一步规范委员履职管理工作。
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开展委员学习培训。牵头统筹8个学习小组,全年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讨活动16次;做好“书香政协·委员阅读研学基地”建设工作,牵头组织14个界别的委员在“委员书苑”开展首场交流研学活动,撰写上报的读书活动阶段总结,省政协在全省政协系统进行推广;首次在履职App开设昆明市政协“委员学习微课堂”,邀请政法界别、民盟界别委员开办专题讲座两期。
围绕中心工作,开展重点调研、视察和民主监督。开展“昆明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重点视察,形成《昆明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视察报告》;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情况”开展重点民主监督,组织委员开展“啄木鸟”行动,形成《关于对昆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民主监督的报告》。
汇聚各界力量,牵头建设市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经市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同意,遴选5大领域的75位专家组建“昆明市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召开专家咨询会为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十四五”规划制定出谋划策。参政议政人才库的成立,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做好联络服务工作,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广泛发动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投身一线助力抗击疫情,收集全市政协系统和委员抗疫典型事例,编报6期助力抗击疫情报告,形成昆明市政协系统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综述报告《众志成城抗疫情 建言资政促发展》;报送昆明市基层政协履职创新事例8篇,其中由委员联络委撰写的昆明市政协创新事例《建设“委员之家”履职平台,积极推动协商民主落到实处》,被省政协评选为云南省基层政协20件创新履职事例之一,分别在《云南政协报》和“学习强国”云南平台发布。
人口资源环境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聚焦主业认真调研视察
坚持特色专职,履好协商职责。组织完成了政协四次全会期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专题联组协商会;圆满完成第20次议政性常委会任务,形成了《加强应急综合运输能力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专题报告;组织委员完成以盘龙区片区污水管网排查、绿道建设等为主题的界别协商活动。积极组织委员参与有关法律的修订协商等工作,对《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昆明市机动车维修经营管理办法》《昆明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等开展了立法协商。
聚焦群众关注热点,牵头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春城高原绿道网”建设,助推“中国健康之城”品牌打造》《关于挖掘红色历史、筑牢红色支撑、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等提案,参加了《关于推进我市固废综合利用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建议》提案的专题调研和面商。提出《关于对我市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改造的建议》和《关于在“十四五”规划中加强城市屋顶绿化工作的建议》。
坚持聚焦主业,认真调研视察。一年来,围绕重点,对禁食野生动物、金沙江流域矿山生态修复、城市垃圾分类处置等开展视察调研。其中代表市政协就野生动物保护专题在省政协对口协商会进行交流发言;城市垃圾分类的调研建议得到市政府的积极反馈,要求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治理塑料污染的考察学习建议上报后,市委主要领导做出批示,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发布了《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调研成果转化为政府工作方案。
坚持履职为民,强化民主监督。联合盘龙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对城市老旧小区、自建住宅、新建小区二次供水开展民主监督,目前《昆明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列为2021年昆明市立法计划;积极协助省政协组织完成了“禁食野生动物”“金沙江流域矿山生态修复”“建设干净宜居特色的美丽县城”“以垃圾、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为重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调研视察,并得到了省政协领导的肯定。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民宗委更加注重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并将其融入视察考察、调查研究、协商履职的各项工作中,尤其在提高委员形成共识、增进共识和传播共识能力方面履职尽责。
强化理论武装,制定市政协民宗委2020年度学习计划,结合“书香政协”,两次组织民族和宗教界别的委员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在工作群实时发布学习资料,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和《宗教事务条例》提供给委员学习,努力为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积极探索政协议事协商工作,撰写《聚焦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探索建立政协协商议事链》,在全市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言。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开展少数民族村寨易地搬迁后可持续发展状况专题协商,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传统文化和工艺,推进刺绣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地区妇女就业和脱贫,出版图书《绣·云南》,获云南省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项目,该书形成的专报获得了省政协有关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召开“民族服饰/刺绣规划编制工作调研协商座谈会”,落实市政协与市文产办、北京服装学院签订的三方合作框架协议。邀请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上海轻工协会、云南民族传统食品开发促进会等专家组成员赴东川、禄劝,为民族地区疫情后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牵线搭桥。召开“昆明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法律帮扶政策研究座谈会”,就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和法律经费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献计献策。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对界别委员的思想引导,形成了《昆明市佛道教商业化问题治理情况》调研报告,开展了“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作用 提高宗教场所依法自治能力”界别活动,积极搭建界别协商平台,不断推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提案委员会把协商民主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
2020年,提案委以提高提案质量和办理实效为主线,强化办理协商,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在重大疫情面前,积极主动作为,推动我市提案工作在坚持中发展,在巩固中完善。
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全年共提交提案材料578件,经审查立案470件,截至年底已全部办复,其中433件提案所提建议得到解决或部分解决,委员们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一年来,委员们紧紧围绕全力抗击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及区域经济、民生热点等重点工作,通过提案建言献策。这些提案承载着委员们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政协特色。经承办单位认真办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意见建议被吸纳并落实到决策部署、发展规划和工作举措中。
提案委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在提案办理中凝聚共识。以提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为抓手,强化提案线索征集、跟踪督办、成果运用及提案办理实效重点视察,切实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组织修订《政协昆明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并由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行文转发全市实施,为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6件重点提案纳入《市政协2020年度重点协商计划》,市政府领导领办、市政协主席班子督办,有关各方就重点提案办理沟通交流30余次,召开协商座谈会16次,提案所提意见建议得到采纳和落实,重点提案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创新开展提案培育,有效培育了一批经办理可转化为党政决策部署、助推民生实事落地的精品提案。提案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提案工作全流程网上运行,线上线下实时互动,协商沟通更加公开透明、高效快捷。一年来,提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助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作出积极贡献。
教科卫体委员会推动履职成效实现最大化
教科卫体委员会坚持把协商成果转化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着力在持续跟踪问效、助推相关问题解决方面下功夫,推动履职成效实现最大化。
2019年《昆明市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情况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批示后,经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与市政协分管副主席沟通协商,市政协分管领导牵头与市卫生健康委共同协商“昆明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文稿起草,并专题与市编办、财政、发改、人社、医保、民政、卫健等七部门进行协商,注重落实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对《昆明市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意见(送审稿)》充分协商,形成共识,促成了2020年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文件的出台,特别是明确了我市乡镇卫生院“差额转全额”,实行财政全额补助,解决了财政兜住底线问题,确保农村卫生工作的公益性落到实处;同时落实了乡镇医疗卫生人员“两个允许”的政策,调动了乡镇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
文件的实施在基层引起强烈反响,基层卫生院普遍反映,这是一项利于医疗改革和民生改善的好政策,为乡镇卫生院“减负”,为乡镇卫生院留住人才,让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医改惠民的温度。
2019年,按照市委主要领导要求,为进一步宣传昆明形象、传播昆明声音、提升昆明影响,由市政协分管领导牵头,开展了“唱响昆明”城市组歌创作工作情况调研,形成《关于“唱响昆明”城市组歌创作工作的建议》,市委宣传部对建议予以采纳。2020年4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联、昆明广播电视台启动了面向全球的“唱响昆明”歌曲征集活动。
2020年11月,在收到的369件作品中,以“绿色昆明”“多彩昆明”“相约昆明”三个篇章,评选出了15首获奖歌曲,展现了昆明绿色、多彩、健康、开放的美丽形象。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
2020年,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以服务“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目标,不断创新对外交流合作工作的渠道和平台,紧密联系、团结、服务政协委员、海联会理事,充分发挥委员和理事们的主体作用,通过资政建言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昆明城市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年来,外事委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任务,开展了昆明文化“走出去”界别协商活动,与省政协外事委联合开展“落实惠台政策 促进云台经济交流”调研,完成“加快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 推进昆明科技国际化进程”专题协商。通过界别协商、调研、专题协商、召开座谈会和网络议政等多种方式,把脉文化“走出去”的症结与难点,研判阻碍昆台经济交流的门槛和壁垒,分析“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问题与趋势,形成调研报告,给出对策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召开2020年度市海联会会长(扩大)座谈会,围绕扩大开放,助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建真言、献良策。市海联会理事们建议,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的新形势下,昆明必须更加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以更大力度推动昆明全方位开放,在严密组织、科学预防的前提下,早开放、快开放,在后疫情时代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机。
年初,市海联会在市政协的领导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市海联会通过各方渠道,共捐款人民币281.8万元、日元100万元,共募集含44万只口罩在内的多批紧缺医疗物资。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3月,市海联会向广大海外理事发出了《致昆明市海联会海外理事的一封信》,倡议海外侨胞做好自我防护。4月,市海联会又购买了2.5万只医用外科口罩,邮寄给海外理事及所在侨团抗疫应急。
服务企业“走出去”,组织专家为到海外拓展业务的市海联会理事单位提供海外权益保护和法律咨询服务;搭建平台,为企业与昆明海外利益保护机构建立联系。
经济和农业农村委员会为高质量发展添助力聚合力
2020年,经济和农业农村委员会注重总结归纳、勇于创新探索,不断改进履职方式方法。在履职工作中,紧扣全市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专委会特点,不断创新履职方式拓展渠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添助力聚合力。
建立完善适合自身特点的调研程序,不断提高调研质量。根据课题实际需要灵活安排调研方式,采用几种调研方式合理组合的办法搞好调查研究,如在开展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筹备工作中,组织委员围绕“发挥园区在我市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协商议政、走出去考察学习相结合等方法,使调研更加深入广泛,为委员高质量建言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落实好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由市政协领导牵头,经农委牵头成立调研工作小组,对我市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就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出的工作建议针对性强、务实可行,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经农委在履职中,对于适合的议题注重市、县(区)联动,共同开展协商议政,凝聚工作合力。同时还通过积极参加全省政协相关专委会来昆调研视察活动,争取工作指导,形成工作互动。如在围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界别协商中注重上下联动,邀请富民县政协参加,同时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行等情况。通过与“三权分置”改革利害关系人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入基层实打实发现问题,协商中专门邀请富民县驻县金融机构负责人、企业、农户代表参加协商,确保了协商质量。
在抗疫工作中,经农委及时牵头组织召开“支持企业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协商座谈会”,为疫情防控期间惠企政策的落实提出对策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积极组织所联系委员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委员通过正规渠道踊跃捐赠物资;组织委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中的后勤服务、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宣传引导等方面工作,彰显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社会法制委员会聚焦热点积极履职
2020年,市政协社法委聚焦民生福祉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社会治理体系精心选题,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委员主体活力,全年累计开展重要调研1项、专题协商5项、民主监督两项、界别活动4项、立法协商两项、提案办理协商3项,配合省政协开展重要履职活动两项,委员133人次参加了履职活动。形成上报重要履职成果9份,获得市领导肯定性批示4件,推动形成政策性文件5件。
为助力我市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社法委将多元解纷机制建立情况列为协商内容,并被纳入市政协年度重要议题。社法委联合民革昆明市委会,推动政协协商平台下沉基层,组织委员深入盘龙、官渡、呈贡、嵩明、石林的社区开展面对面协商;综合基层协商掌握的情况,组织召开社法委与市级相关部门的对口协商,形成协商意见初稿;在汇聚基本共识的基础上,提请政协昆明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37次主席会议开展多元解纷机制建立情况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聚焦瓶颈问题建言献策,市委政法委和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建议。通过逐级提高协商层面,逐步推进问题研究,不断汇聚思想共识,最终形成《昆明市多元解纷机制建立情况专题协商报告》,从深化思想认识、完善制度设计、健全组织架构、做好源头治理、夯实基层基础等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批示:“市政协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意见建议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可试点探索实践,完善后再推广。”市司法局后续研究制定的《昆明市加强基层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等多个制度性文件,充分采纳了政协协商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建议。
社法委还围绕我市乡村治理、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安全生产工作、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等内容开展视察、调研或民主监督,并同步组织社法委所联系的党员委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社法委积极探索将党建融入政协履职工作,以支部带党员委员、党员委员带党外委员,推动专委会工作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实现双向发力。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助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围绕中心,助力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2020年,在开展系列调研后,起草了《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实施情况民主监督报告》,提出了理论研究和项目推进同步等5个方面的建议,有效地推动了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对昆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开展实地调研,针对存在问题,在《调研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普查等5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调研形成集体提案《加强昆明红军长征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的建议》,提出“突出做好红军巧渡金沙江历史的挖掘和纪念馆的建设”等建议,被市政协评为2020年重点提案。
征编《春城记忆撷英》一书,作为《昆明读本》续编,丰富《昆明读本》的内涵,以讲好昆明故事,传承历史文化。收录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三亲”史料50篇20余万字,出版《脱贫攻坚的政协力量》一书,努力为时代立传。按照省政协文史委的要求,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资料征编工作,并按要求报送。
举行地名顾问组专家咨询会议,对将西山恢复为“碧鸡山”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不更名更好”的咨询意见,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依托顾问组专家开展全市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评估论证,督查指导主城4区开展地名标志牌二维码设置试点工作,参与官渡等县区共66条道路命名咨询论证。征编《昆明地名研究》一书,精选文稿32篇30余万字,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为地名命名提供理论支撑。按照市政协关于建设昆明市政协文史馆的工作要求,调研起草了《昆明市政协文史馆筹建工作方案》,启动相关工作。按照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做好联系贫困户的帮扶等工作。做好调研视察的服务工作,落实好省政协文史委牵头组织部分委员和有关专家到昆开展“推动云南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视察、“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调研等的相关工作。
来源:昆明日报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