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昆明市侨联 发布时间:2022-05-20 15:34 来源:昆明市政协 ]
5月17日,云南省侨联、昆明市侨联共同主办的“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民法典走进侨胞之家”宣传活动在昆明举行。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盛兴,党组成员、秘书长陈英姿,基层工作部部长李爱民以及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尹朝晖,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倩倩出席活动。来自省市侨联直属团体、基层侨联组织以及部分在昆归侨侨眷代表30余人参加活动。
徐盛兴副主席在致辞中表示,去年以来,省市侨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为侨服务工作的有效举措,在巩固提升“侨胞之家”建设管理和功能上下功夫,拨付专款对庆云街“侨胞之家”进行提升改造,全面推动归侨侨眷活动场所与基层侨联组织活动阵地、公共服务中心共建共享,成为侨界群众的学习之家、联谊之家、温暖之家,在进一步完善了庆云街156号作为“侨胞之家”自身发展动力机制的同时,也为在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搭建起一个维护权益、提供服务、联谊交流的新平台,实现“小窗口”有“大服务”,真正把“建家当友”的要求落到了实处。“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侨心,是‘侨胞之家’的意义所在。”徐盛兴副主席表示,民法典宣讲活动走进侨胞之家是侨联组织依法维护侨益的有力举措,这次走进升级后的庆云街156号,为归侨侨眷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有助于提升侨胞知法用法水平,运用法律思维、法治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省市侨联将强化政治引领,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构建“党建引领+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模式,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浸润侨心。
本次宣传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昆明市侨联法顾委委员、泰和泰(昆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军静紧扣国家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考虑,运用大量翔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对民法典物权编、合同编、人格编、侵权编四个分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重点从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类型法律事务、合同的履行变更与违约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展开探讨,并结合目前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相应分析,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法律知识专题辅导。大家纷纷表示,整场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融学术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于一体,使大家对深入学习民法典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增强了大家学法用法的意识,提升了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对昆明侨界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1952年7月,旅居昆明的部分归侨李镜天等自愿捐款出资4000万元(旧币)购买了庆云街155号-156号私宅作为留滇归侨成立侨联组织的会所和办公地点。自1960年3月起,庆云街156号一直是省市侨联共用办公地点,具有鲜明的华侨特色和时代印记,是昆明最为著名的“侨胞之家”。多年来,陆续接待来自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客人及媒体在此举办文体娱乐、寻根之旅、民俗文化交流等活动外,还为在昆归侨侨眷提供了一个联谊交往、老友聚会的固定场所,成为宣传弘扬昆明华侨精神的城市窗口。
提升改造后的庆云街156号“侨胞之家”配置有法律援助中心、主席接待室、“政协委员之家”及“侨联委员之家”等,设有云南·昆明华侨史、侨界名人相关资料等图片和史料展示,是省市侨联直属团体的固定活动场所。这里蕴含了云南暨昆明归侨的奋斗历程,见证了归侨爱国爱乡的光辉历史,在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同时,也展示出云南及昆明厚重的侨文化历史,形成具有昆明“侨”特色的城市名片。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