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01 17:54 来源:昆明市政协 ]
2022年11月23日,云南政协报刊登了《共筑振兴路 续写新篇章——沪滇民盟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记》,请全省各级盟组织和广大盟员学习参考。
共筑振兴路 续写新篇章
——沪滇民盟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记
(通讯员 马荣惠 严旭 本报记者 杨丽娅)编者按:沪滇民盟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是民盟上海市委与民盟云南省委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民盟中央“各地盟组织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做好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入手,认真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探索民主党派参与乡村振兴的方法规律,努力为民盟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号召的具体举措。是沪滇两地民盟组织继续携手以乡村振兴为新时代参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也是沪滇两地民盟组织在新时代延续情谊、深化合作的新尝试。沪滇民盟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将充分发挥民盟界别、智力和人才优势,整合汇聚沪滇两地民盟力量,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期版面推出沪滇民盟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2021年10月14日,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云南省委主委徐彬率队到宜良调研示范点项目时向当地了解建设情况。
2021年10月14日,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云南省委主委徐彬率调研组到宜良调研“沪滇合作·民盟乡村振兴示范点”共建项目推进情况。
2022年9月5日,助力乡村振兴沪滇民盟在路上——沪滇民盟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召开,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022年10月20日,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云南省委主委徐彬率队赴会泽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及帮扶活动。
汇聚力量 携手答题
云南是边疆少数民族省份,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十三五”期间,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瞄准“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大定位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发力,GDP从全国第22位上升到第18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同时,云南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压力还很大,乡村振兴之路还很长,迫切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沪滇合作·民盟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是民盟上海市委和民盟云南省委在新时代延续情谊、深化合作的新尝试。通过充分发挥民盟界别、智力和人才等优势,整合汇聚沪滇两地民盟力量,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探索新时代沪滇民盟合作的新方式、新路径,2020年底,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云南省委主委徐彬和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陈群协同发力,共同给出了“携手助力云南乡村振兴”这个主题。随后,两地民盟大力推进,真正实现了沪滇民盟合作模式的联合、融合、创新。自“沪滇合作·民盟乡村振兴”项目启动以来,民盟云南省委始终保持着与民盟上海市委的密切沟通。
2021年3月9日至11日,民盟上海市委秘书长费俭一行到云南进行了充分调研,分别到昆明市五华区武成小学、宜良县就“沪滇民盟合作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开展前期考察调研,并达成“空中课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职教展翼计划”“亮村工程”“校园师生健康饮水工程”“乡村医生健康计划”“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和“钱伟长文化公园史料收集”等8个子项目的帮扶意向。由此,正式拉开了沪滇民盟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序幕,两地民盟也开始紧锣密鼓围绕8个子项目开展合作共建工作。
3个月后,为进一步推进和落实两地共建项目,时任民盟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朱旗率“沪滇合作·民盟乡村振兴示范点”共建项目云南团队赴上海“回访”,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蔷薇小学、上海博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复星基金会、上海建桥学院,就“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亮村工程”“乡村医生健康计划”“职教展翼计划”等项目实施有关细节深入沟通对接。同时,双方就“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和“职教展翼计划”项目签订了合作帮扶协议,进一步对接了沪滇民盟合作项目的实施细节。
此次上海之约,体现了“沪滇合作·民盟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不仅仅是几个具体项目的落地,从其中归纳总结、提炼升华出的可示范、推广、复制的经验,更是合作双方积极探索民主党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路径、方法和措施的生动写照。
2022年9月5日至9日,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姚卓匀率队,赴云南开展“沪滇合作·民盟助力乡村振兴”考察调研。“沪滇合作·民盟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徐彬向调研组介绍了近年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并回顾了2020年以来滇沪两地合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情况。徐彬表示,在新的起点上,希望两地民盟组织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在教育、文化等领域共同发力,共同谋划,联合调研,把乡村调研实践基地扎实做好,在建言献策、乡村振兴上不断做出新的成绩。“此次云南之行,对上海民盟来说是一次履职之旅、学习之旅、友谊之旅。
姚卓匀表示,云南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两地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今后不仅要在助力乡村振兴、认真履职尽责上开展合作,充分展示民盟的界别优势和智力优势,还要在云南这片镌刻着民盟前辈足迹的土地上,进一步学习传承民盟优良传统,更好推进政治交接主题教育。随后,民盟上海市委秘书长费俭与民盟云南省委专职副主委李江虹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沪滇合作·民盟助力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秉承民盟先贤优良传统,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共同发力,致力于将宜良、丘北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基地建设成为既调研又示范的民盟工作创新平台、盟员服务乡村振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从“协同出题”到“携手答题”,从“上海之约”到“云南之行”,从合作帮扶协议的签订,再到《沪滇合作·民盟助力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每一步走来,无一不彰显着沪滇民盟在不断加强协作、共同谋划,同心协力更深入、更多层次地推进合作;每一步脚印,也都在为双方进一步开展更加顺利、更加有效、更加出彩的合作不断夯实着基础。
整合资源 加强合作
位于昆明市宜良县的“68道拐”公路,是宜良县城通往靖安哨村的盘山公路,这条盘山道路为明清时期的“通京大道”。修建之初,为了节约修路成本,道路只能依山梁盘旋而上,在6.3公里山路上有68个弯道,其蜿蜒曲折的程度,被称作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如今踏上这条“68道拐”公路上,可以看到一盏盏富有民族特色的宫灯造型太阳能路灯照亮着公路上的藏蓝色苍穹。点亮这一盏盏路灯的,正是民盟上海市委在靖安哨村实施的“亮村工程”项目。而“亮村工程”项目,恰是“沪滇合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共建项目助推宜良县乡村振兴工作不断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
自“沪滇合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共建项目于2021年3月在宜良县正式启动以来,在中共宜良县委的协调支持下,民盟上海市委和民盟云南省委充分整合资源,紧扣宜良县实际需求,先后分别投入338万元和15万元资金,推进“空中课堂”“职教展翼计划”“校园师生健康饮水工程”“亮村工程”“乡村医生健康计划”“党盟共建”环境提升等项目落地落实,发挥了民盟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据宜良县匡远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沪滇合作以来,在教育精准帮扶方面,“空中课堂”共计培训师生1360余人;“校园师生健康饮水工程”让400余名师生喝上了安全健康直饮水;“职教展翼计划”让当地职业中学学生用上40台电脑。在“亮村工程”方面,共安装了5套太阳能停车库、5个充电桩、30盏太阳能灯……目前,各个项目推进情况良好,村组人居环境得到提升,彝族文化得到突出彰显,带动周边旅游资源持续开发,游客往来不断,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招商引资持续向好。
金秋9月,“沪滇合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共建项目交出的这份亮眼成绩单,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大检阅——民盟上海市委和民盟云南省委在前期宜良县乡村振兴七个项目推进落实的基础上,携手共赴宜良靖安哨村,针对“沪滇合作·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中的“亮村工程”和“村民服务中心环境提升工程”两个子项目开展联合调研。在听取村组干部介绍靖安哨村基本情况和沪滇合作以来各项目推进情况后,“沪滇合作·民盟乡村振兴(宜良)调研实践基地”暨“民盟云南省委会乡村振兴(宜良)调研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靖安哨村举行。姚卓匀、李江虹、费俭及宜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许文昆共同为“沪滇合作·民盟乡村振兴(宜良)调研实践基地”暨“民盟云南省委会乡村振兴(宜良)调研实践基地”揭牌。李江虹和费俭在揭牌仪式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秉持民盟优良传统,围绕参政党“四新”“三好”新要求,以实践基地为载体,将助力乡村振兴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理论研究等工作有机结合共同推进。
此次“沪滇合作·民盟乡村振兴(宜良)调研实践基地”暨“民盟云南省委会乡村振兴(宜良)调研实践基地”揭牌,既是沪滇两地长期友好对口交流合作的见证,为今后沪滇民盟开展更深入、更深层次的合作建立了展示平台,同时也开启了沪滇民盟合作助力云南乡村振兴更加美好的未来。“今后,沪滇民盟将依托两个实践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共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姚卓匀说。
竭尽所能 助力发展
今年9月8日下午,一场跨越1800公里山与海的“喜事”——上海民盟支教支部成立大会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主会场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
作为隶属于民盟上海市委会机关总支部委员会的临时(线上)二级支部,云南支教支部的诞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个上海与云南共建支部的成员是由赴云南参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组团式’帮扶工作的8位盟员和云南省民盟机关的同志组成,其中7位盟员于今年7月刚刚来到云南开展为期一年半至三年的支教工作。”云南支教支部主委、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张骏如是介绍。在线上,上海市民盟领导对赴滇支教盟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对大家提出希冀:“希望各位老师践行民盟精神,谱写民盟人教育强国的赤子情怀,也希望大家在这个新建的支部小家庭里互相关心、互通有无,做好云南和上海的桥梁,为云南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民盟人、教育人的贡献。”
事实上,上海与云南共建支部的成立,正是沪滇民盟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向文山州拓展延伸的路途中,最为生动鲜明的注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关注民生,服务社会”是民盟的优良传统,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民盟作为参政党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义务。为进一步找准“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的结合点,更好地推进沪滇合作·民盟乡村振兴合作共建调研实践基地,今年9月,民盟云南省委和民盟上海市委赴文山州开展联合调研。
在广南县,调研组走访了由援滇盟员干部担任校长的县民族职业高中和县第十中学。在“职教展翼计划”启动仪式上,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基金会“职教展翼计划”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民盟建桥学院支部向民族职高捐赠首批20台电脑,双方签订了教育帮扶协议。随后,调研组还考察了广南特色农产品石斛种植基地及市场开发情况,并由盟员企业家与当地达成开展消费帮扶的初步意向。在丘北县,调研组与当地举行交流座谈会,认真听取州、县两级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详细了解在教育和“绿美村庄”建设等方面亟须的帮助,并深入锦屏镇密纳村和河外村实地调研。密纳村是当地一个深度贫困村,村容村貌杂乱破旧。此次调研,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基金会向密纳村捐赠了10万元,用于支持户厕三级化粪池建设及排污沟改造,并联合西门子医疗开展“西望·健康小屋”项目,向村民服务中心捐赠健康科普书籍及轮椅、血压计等基础医疗辅助用具,助力提升村民人居环境。
“我们本着‘真干、真帮、见真效’的理念,为助力丘北乡村振兴,贡献上海民盟力量。”姚卓匀代表民盟上海市委真诚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密纳村还是“沪滇合作·民盟乡村振兴(丘北)调研实践基地”,这是民盟云南省委和民盟上海市委共同合作的一个试点,也是在民盟云南省委把密纳村作为“民盟云南省委会乡村振兴(丘北)调研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达成的一份新协议。毋庸置疑,“沪滇合作·民盟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基地”建设这一“小切口”的改革,将为丘北的乡村振兴带来大突破,将为民主党派助力乡村振兴拓宽路子、作出示范。通过此次实地调研,沪滇民盟对文山乡村振兴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更深入的党盟合作助推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也加深了沪滇同饮一江水的情谊。
沪滇共饮长江水,两地民盟情谊长。徐彬指出,建立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基地是沪滇两地民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响应民盟中央“探索民主党派参与乡村振兴的方法规律”号召,不断提升参政履职能力、创新社会服务工作机制的一项新举措,也是沪滇民盟组织推进社会服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沪滇民盟将结合《沪滇合作·民盟助力乡村振兴框架协议书》内容,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按照“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政府投入为主导、群众参与为补充、民盟助力为抓手”的“党盟合作”模式,与民盟上海市委,丘北县委、县政府及爱心企业等共同携手,在密纳村持续开展产业扶持、智力帮扶和改善民生,争取用五年时间将密纳村打造成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沪滇民盟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姚卓匀表示,今后5年,民盟上海市委将竭尽所能,发挥自身优势,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等方面给予文山支持帮助;力争与民盟云南省委一道,把基地打造成为民盟工作创新的新平台,助力文山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来源:云南省政协报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