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5-11 14:44 来源:昆明市政协 ]
二十多年前,傣族少女依苏婉娜结束了专业演奏者的职业生涯,投身于音乐教育之中。她的梦想就是看到孩子们能够从懂音乐到热爱音乐,更多地了解、并喜爱上昆明这座城市。1年前,依苏婉娜当选昆明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少数民族“器乐老师”与政协委员,二者身份的结合,让她对昆明建设“团结花开、幸福春城”有了更多理解。今年昆明市两会,她关于设立“昆明市民族团结日”的建议,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
自从当选为昆明市政协委员后,依苏婉娜感到自豪的同时,更多了一份为人民履职的责任。从“双减”后如何加强青少年艺术教育,尤其是乡村孩子的素质教育问题,到如何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了她日常工作与参与调研活动中思考最多的问题。
“昆明是全国第一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省会城市。”生活在昆明,依苏婉娜对昆明的民族团结工作所做的努力都看在眼里。她认为,设立“昆明市民族团结日”有利于进一步唤起市民重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意识,特别是昆明又托管了磨憨口岸,可以对周边国家起到友好、示范、进步的作用,从而助力“六个春城”的建设。
通过调研,依苏婉娜发现,为民族团结进步设定节日、宣传月在我国一些省区已有先例。为此,依苏婉娜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并考虑后,提出“昆明市民族团结日”可以设立为每年的2月15日或12月9日、抑或昆明地区民间传统节日三月三。其中,2月15日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生日,12月9日是昆明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日子;而选择在三月三,则赋予传统节日新内容,利于各族人民利用各种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深入交流活动。
虽然成为政协委员时间并不长,但有着多年基层教育工作的经验积累,依苏婉娜在关注乡村的艺术教育方面谋实测、出真招。2022年通过《关于双减后加强我市青少年艺术教育》提案,得到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后经过多方走访,在云南艺术学院、北京故宫“朕的小时候”项目、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帮助下,禄劝县转龙中心学校“同心童语,大山孩子的七彩课堂”公益活动成功落地。
“多为青少年注入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用人民音乐家聂耳与国歌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家乡,热爱家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履职的道路上,依苏婉娜谈到,她将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携手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讲好昆明故事。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