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关于拓展产业生态,打造昆明“全球维修”服务品牌的建议

[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26 11:32  来源:昆明市政协  ]

“全球维修”业务,指境外非“中国制造”产品在中国境内的维修服务,除了产品的研发、生产、创新,维修能力也是衡量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出口货物不断增长以及海外市场对售后服务的高度重视,出口机电产品返回国内进行售后维修的趋势越发明显,这正成为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的新路径。

打造“全球维修”服务品牌,一方面可以激发地方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拓展国际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提升地区营商环境,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同时,吸引项目落地,带动产业链条延长,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扩大进出口贸易额,这对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昆明打造“全球维修”服务品牌的优势机遇

云南肩挑“两洋”、沟通“三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在云南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其地区优势将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以及昆明托管磨憨镇的多项优势叠加,昆明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通道优势、开放优势和门户地位将更加凸显,对外开放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未来随着泛亚铁路其他线路的陆续开通以及长水机场改扩建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昆明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门户枢纽作用将更加明显,实施“全球维修”项目将因此获得重要助力。

同时,昆明还拥有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支持自贸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保税维修业务,随后自贸区昆明片区于2021年10月制定出台了《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促进办法》,对促进和规范自贸区昆明片区自贸企业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引导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规模化聚集发展,壮大保税经济业态,推动区域开放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昆明“全球维修”项目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可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产品共70类(详见附件),企业申请开展保税维修业务,需由所在自贸区、自贸联动创新区、综保区管委会(地方政府派驻行政管理机构)会同当地商务、海关等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并制定监管方案,报省级商务、直属海关等部门备案同意。

就昆明现有企业情况来看,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较少,目前仅高新区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一家正在申请建设国际维修中心项目。

三、 昆明推进“全球维修”服务的工作建议

(一)注重整体监管,加强协作

加强制度建设,以“一个平台、多方监管”的理念,整体监管加强协作。明确由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综保区管委会负主体责任,商务、海关等部门配合介入,明确分工,强化日常管理,完善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形成良性发展闭环。一方面,以建立单一政务窗口为契机,打通相关部门监管信息壁垒,进一步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加强跨部门统筹推进机制,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制度,形成工作推进合力。另一方面,加强各部门合作力度,结合近年来各地在保税服务业务试点创新中形成的有益经验,齐抓共管,共同形成解决方案,优化项目通关流程。

(二)产业培育,集聚发展

一是可充分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以及昆明托管磨憨口岸的发展优势,积极招引面向全球市场开展维修业务的高端装备、精密电子等领域的维修企业落户,鼓励其在自贸区、自贸联动创新区、综保区内建立区域性保税维修基地。同时,积极招引第三方检验维修机构在监管区内开展相关产品的进出口检验、认证、维修服务。

二是借鉴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业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经验,鼓励地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从制造加工向自主研发、检测维修、再制造等环节延伸,推动保税贸易向产业链两端拓展,提升上下游服务配套能力。

三是可由商务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实施,扩大政策宣传力度、拓宽政企沟通渠道,通过政策宣传会、标准解读交流会、业务指导课程等方式为有潜力的企业提供精准帮扶,辅导帮助企业拓展保税维修业务,壮大地方保税维修经营主体。

(三)完善制度,科学监管

建议由市级领导挂帅,组织市商务局、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昆明邮局海关等部门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结合实际参考其先进监管模式,探索出了一整套相对成熟的全球维修业务监管新方法、新流程,建立健全了维修业务的准入机制。推进昆明保税维修项目实施。如:重庆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该区为加快推进保税维修业态创新发展,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深入研究保税维修业态的特点和企业诉求,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企业实际,推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制定了企业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个性化监管方案;又如:苏州工业园区。该区为打造全球维修中心,积极探索“全球维修业务”监管模式,专门制定颁布了《全球维修业务检验监管办法》。

(四)降低门槛,创造便利

建议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出发,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发展维修再制造产业的企业创造便利的环境条件,一是在监管政策制定方面,可适当地放宽品牌限制,允许试点区内维修企业在一定条件线下开展代理合作,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前期业务发展不平衡问题;二是由于企业在项目前期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在企业注册方面,可针对企业的管理类别、品牌权利、注册资金以及营业面积等适当降低门槛,增加企业信心,助力项目实施。三是在经济方面,政府及金融机构可提供相应的贷款援助,为其前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数字监管,提升效能

科学合理界定部门监管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监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不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项目监管后期,一是可通过电子围网方式探索创新保税维修监管模式,结合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手段强化监管,为保税维修部件出区测试、登门维修等业务提供便利。二是可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赋能提升海关监管效能,加强业务部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三是可拓展保税料件灵活处置渠道,实施网上监管电子账册核销,对保税货物源头信息、预检验信息、溯源证明信息、物流信息等产品信息进行采集,建立货物全程追溯体系,降低货物滞留时间和物流成本。

(六)建立政企交流平台

依托“单一窗口”、服务热线等多样化渠道,面向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宣传、紧急信息发布、意见投诉反馈、在线互动交流等功能。探索重点企业专人负责模式,帮助解决企业保税维修相关问题,提高服务响应速度,提高企业满意度,共同推进保税服务通关便利化。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