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晋宁区政协提案委 发布时间:2023-08-18 16:45 来源:昆明市政协 ]
从“孟母三迁”到“画荻教子”;从“囊萤映雪”到“凿壁偷光”;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到南怀瑾的“教育的目的是‘做人’”,教育始终是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薪尽火传的重要法宝。昆明市晋宁区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期间,陈杨标、洪海坤、高林等二十名区政协委员,联名提出提案《关于解决企业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难问题的建议》。
提案指出,晋宁工业园区位于滇池南岸,以“一园六基地”的工业布局极大推动了晋宁区社会经济发展。随着落户园区的企业不断增多,企业引进外来务工人才也越来越多,这在为我区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困难的问题。经过对企业的调查,委员们发现全区范围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转学更难的问题较为普遍,特别是在昆阳、晋城、二街等尤为突出,由此导致的招工难且流失严重的现象日益加剧,不仅不利于营商环境的优化,也造成许多适龄儿童不能跟随父母身边,只能回到老家就读,成为“留守儿童”。
为此委员们建议一是结合实际修订现有入学政策,放宽就学准入,简化入学手续,将“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广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中,从而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二是建立健全“就近入学”体制机制。坚持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为主,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的原则,切实承担起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随带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职责,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三是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解决学校专用教室严重不足的问题。
晋宁区政协高度重视该件提案,经晋宁区委、区政府同意该提案被列为了2023年晋宁区党政领导领办的重点提案之一,提案交办到区教育体育局办理。
区教育体育局领导认真办理该提案,一是严格执行《昆明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管理办法(试行)》(昆政办〔2014〕26号)相关规定,认真落实“两为主”“同城同教”政策,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二是适应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规范优化了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就学实行混合编班和统一管理,积极创建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保障平等共享的社会生活环境,促进随迁子女融入学校和社区生活。三是认真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政策,98%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通过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认真落实“籍随人走”管理机制。“两免一补”资金、生均公用经费和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增减。严格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公办和民办学校都不得向随迁子女收取有别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任何费用。
此外,晋宁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制定的《晋宁教育体育设施发展规划(2018一2035)(中长期)》《晋宁教育设施近期建设规划(2020一2025)(近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晋宁区教育规划发展的指导性文本。为更好的解决企业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一方面,晋宁区将加大招生工作宣传力度,相关政策覆盖到各产业园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争取每位有入学需求的家长知晓政策的关键点。另一方面,加大招生工作统筹力度。利用营商环境的相关机制和平台,对企业外来随迁子女提前统计,认真分析学生结构、就学需求、学位供给,提前研判,积极稳妥处理好各种矛盾,维护好社会稳定。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