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政协建议: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力度

[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20 15:10  来源:昆明市政协  ]


在昆明市东川区碧谷街道箐口村的碧水青山之间,几十座石板房依山而建、间间相接、排排相连,错落有致,厚实美观,成为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这里是一个集生态、民族、宗教、建筑、文化为一体的自然村落,村庄,房屋,山体融为一体。村民以石块砌墙,以石板盖顶,以条石铺路,以凹石做盆,石灶、石凳、石磨、石床、石枕等等,生活起居到处是石。2005年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民族民间古建筑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云南省历史文化民村”,2014年又被评为中国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荣誉,是电影《追凶者也》主要取景地。……汪家箐石板房村载誉无数。

民进昆明市东川区基层委怀着对家乡的深深情谊,在今年的区“两会”期间,带来了《关于加大中国传统村落汪家箐村保护工作力度的建议》的提案。

民进昆明市东川区基层委通过调查发现,2018年因为石板房村整组搬迁至东川城区洗尾嘎搬迁点。石板房出现主体年久失修、部分坍塌,村庄野草横生、垃圾不能及时清理,道路受损、落石遍地、污水横流等现象。加之受到文化传统保护意识薄弱、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给传统村落保护带来多重压力,使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失望而归,极大影响了全区旅游形象和营商环境建设。汪家箐村亟待加大保护工作力度。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是我国农耕文化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体,集中凝聚着中华儿女的乡愁。保护、传承、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内在要求。

为此,民进昆明市东川区基层委建议:

一是加快汪家箐村抢救性保护步伐,转变保护理念,进行整体性、创新性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大力加强汪家箐村风貌管控,尽快对年久失修、房屋坍塌的石板房进行修护,周边各类建设项目必须符合保护发展规划要求。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点示范,统筹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和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

二是加强政策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投资经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通过捐资捐赠、投资、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传统村落保护机制,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道路改善。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丰富业态。通过全面普及传统村落保护知识,广泛发动群众,让村民充分了解传统村落历史底蕴,在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和自觉性的同时,强化村民自主守望家园的责任感,激发内生动力。完善旅游景区景点商业业态,丰富市场内容,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二次消费。

四是优化规划布局,加强监管力度。根据汪家箐村特点科学编制保护发展规划,把汪家箐村石板房保护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乡村振兴、旅游景区等规划中,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原生态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界定保护范围、规范保护行为,加大对生态片区的巡查力度,确保自然区的文化风物得到妥善保护,防止传统村落和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的流失和损毁,深入挖掘汪家箐村历史文化资源,最大限度保持历史风貌、整体格局和脉络肌理,留住游客、护住乡土、记住乡愁。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