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01 15:56 来源:昆明市政协 ]
编者按:
3月26日至27日,全省政协“双推”协商活动推进会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召开。
会议通报了2023年全省政协开展“双推”协商活动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临沧市、昆明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威信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盈江县等6个州(市)、县政协相关负责人围绕“双推”协商活动开展情况作交流发言。会前,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沧源县“双推”协商活动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本期按发言顺序对发言内容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临沧市政协主席李银峰:
牢记“三好”嘱托 深化“双推”协商
临沧语言多样、文化多元,以“双推”助力“书同文、语同音”意义十分重大。2023年以来,临沧市政协按照省政协的安排部署,深化拓展“双推”协商活动,生动诠释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临沧实践。
汇聚合力,政协组织“动起来”。充分发挥政协进门是机关,出门是基层,运用将协商平台搭建到群众家门口的优势,推动市、县政协把“双推”协商活动组织起来、落实下去。2023年9月,选择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两个县启动试点工作,打造覆盖村(社区)、企业、合作社、景区等重点区域的示范点10个,探索了一套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今年以来,市政协对“双推”协商活动试点工作进行视察,视察报告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双推”协商活动上升为市委决策部署。
示范引领,政协委员“讲起来”。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在“双推”协商活动中亮身份、出建议、作引领,推动“委员推普”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景区、进宗教场所,让国家通用语言“讲起来”。临沧市政协委员郭爱珠是一名专业主持人,她在运用自媒体向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时说:“说好普通话,走南闯北都不怕;方言能够让人知道你从哪里来,而普通话能够让你走得更远。”沧源县政协委员、勐董镇龙乃村党支部书记赵爱军,带头用普通话宣讲龙乃村回归历史和“佤山儿女生生不息家国情 代代同心固边疆”的故事,带动佤族村寨男女老少一起“讲起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政协组织委员用普通话宣讲贺派乡水平村老支书王军一家四代五个民族“一家亲”的故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进”寻常百姓家。
广泛搭台,系列活动“办起来”。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能优势,积极搭台倡议、委员广泛参与,在重点区域深入开展 “三个一”活动,提高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双江县政协委员提议,在冰岛村党群服务站设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岗”,统一规范管理服务人员、茶农、企业职工全程使用普通话,助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李依娲娜挂钩翁丁老寨景区,倡导建立群众“推普”积分制管理办法,让群众以“工分制”方式参与景区旅游服务管理,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借助举办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凤庆红茶节等节庆活动的有利时机,深化拓展“双推”协商活动,助推“节庆经济”和文旅融合发展。
昆明市政协副主席戴彬:
压实工作责任 提升工作质效
2023年以来,昆明市政协统筹兼顾、乘势而为,深入开展“双推”协商活动,市、县两级政协共开展活动48场(次),参与的政协委员共921人(次)、群众3500余人(次),“双推”协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围绕“圆心”,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昆明市政协两级党组将“双推”协商活动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同时,市政协党组专题向市委汇报工作,把“双推”协商活动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融入“六个春城”建设工作大局。经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审议,将“双推”协商活动纳入市政协年度重点工作意见和重点协商计划,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联合发文至全市各有关部门执行。
找准“重心”,压实“双推”工作责任。坚持“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与“加强联系指导”相结合,精心谋划“双推”工作,确保有人抓、抓关键。市政协主席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石林彝族自治县走访调研,与市民族宗教委、市教育体育局充分沟通协商,摸准昆明市基本情况,提出专项工作方案和工作清单报“双推”协商活动领导小组审定后,印发14个县(市、区)政协参照执行。及时与市民族宗教委、市教育体育局和相关县政协开展工作协商,听取意见建议,按照“聚焦民族地区、农村地区、重点人群”的要求,确定昆明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4个民族乡、343个少数民族集聚行政村为工作重点区域,主要面向基层干部和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协商活动。
勠力“同心”,提升“双推”工作质效。将“双推”协商与政协履职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界别委员工作室”“综合委员工作室”等平台在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市、县一体推进“双推”工作,涌现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案例,不断促进各族群众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往交流交融。如,市、县两级政协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界别群众开展“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到委员工作室开展主题学习讨论,到中小学、培训机构开展“送经典下基层”活动、古诗文诵读、书写规范字等活动。
在品牌打造中扩大影响力。各县(市、区)政协将“双推”协商活动与“院坝协商”“书香政协”“委员讲坛”等履职品牌活动联合开展,带动广大群众使用普通话,在潜移默化中助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怒江州政协副主席杨向群:
发挥主体责任 营造“双推”氛围
省政协组织召开全省政协系统开展“双推”工作视频会议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协党组迅速行动,立即向州委报告,并结合《怒江州政协系统开展“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协商活动实施方案》,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双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例如,福贡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各乡(镇)、委员所在单位调研指导,并为“小慧传习馆”“郁伍林委员工作室”、福兴社区搬迁安置点授予“政协委员推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室标牌。
强化“三个协同”,实现“三个突破”。在开展“双推”工作过程中,怒江州政协始终认为,要持续、持久开展,就必须强化“三个协同”,即加强与省政协相关领导、委室沟通协作;加强与全州4县(市)协同驱动;加强与全国、省、州、县(市)四级政协委员协同互动,营造“双推”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同时,“双推”工作要实现“三个突破”,即政协委员宣传效果的新突破,群众一口普通话的新突破,广泛凝聚“双推”共识的新突破。另外,领导是推动“双推”协商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积极发挥政协组织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政协组织、委员主体、办实活动、通力协作、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突出助推的角度、融合的广度、拓展的深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共有家园是“双推”工作的主线,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始终将这条主线贯穿于“双推”协商活动工作的每一个目标任务和具体工作环节之中。
此外,要充分用好政协委员所在单位的行业特性开展“双推”协商活动,把“双推”协商活动融入政协委员的一切协商活动中,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依托委员工作室、校园、民族文化工作队、传习馆等单位平台,抓实特色活动有序开展。
突出政协组织、部门联动、委员作用、群众参与的原则,把“双推”工作融入生产、生活、经营、交流等日常活动之中。以“五个一”为载体,突出助推的角度、融合的广度、拓展的深度。做到团结携手,政协委员带着讲;平时手牵手,政府工作推动讲;小手拉大手,学生回家教着讲;文明手牵手,务工回乡帮着讲。做到重大节日活动必须讲,日常生产生活学会讲,平常学习交流习惯讲,营造出人人都讲、都用的良好氛围。
威信县政协主席陶勇:
丰富活动形式 吸引群众参与
按照省政协的安排部署,威信县政协紧扣“红色扎西·赤水明珠”形象定位,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扎实开展“双推”协商活动,为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聚焦重点,精心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威信县政协聚焦民族乡、民族村的中小学校和少数民族群众这个重点,精心组织开展“同听一堂课”“同讲一席话”“同唱一首歌”的“三个一”活动。如,与教育体育部门,民族乡党委、政府和民族村学校对接联系,将通用语言的推广、普及和应用作为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主题不偏。同时,县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经济和农业农村委员会等相关专委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苗族、彝族村寨,将党的富民政策、产业发展、家政培训等融入“双推”协商活动中,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增强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增收致富的信心。截至目前,全县已组织开展“双推”协商活动9场(次),参与的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达2000余人(次)。
红色文化“引领推”,拓展载体“联动推”。威信县政协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以“讲好扎西会议故事”为引领,依托扎西会议会址等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借助扎西干部学院、红军小学、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站所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先后组织“千名委员走基层”“乌蒙石榴红”宣讲团、红色文化宣传队,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开展“红色故事大家讲”“红色主题”演讲比赛和“唱红歌”等系列活动30余场(次),共同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印记”入脑入心、“红色血脉”代代传承,激励干部群众在推进威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砥砺前行、奋发有为。
另外,还不断丰富“双推”协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如,依托宣传部门打造的“少年说”“青年行”“老骥情”等宣传品牌,将“双推”协商活动融入其中,形成共建共推共享综合效应。截至目前,全县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5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6000余人(次),将协商活动引向深入。
宁洱县政协副主席黄永俊:
用好文化资源 讲好红色故事
按照省政协“双推”协商活动部署要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政协把“说好普通话”与“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有效结合,“双推”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瞄准重点,解决“讲什么”的问题。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是全省乃至全国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齐心协力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典范和标杆。为此,宁洱县政协将“双推”工作与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宁洱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干部职工和政协委员开展以民族团结誓词碑为核心的红色研学活动,广泛收集红色故事与革命人物轶事,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压实“‘双推’工作无小事,‘双推’工作事关你我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狠抓落实,解决“谁来讲”的问题。宁洱县政协组织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各民族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举办座谈会邀请语言文字、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参与,介绍“双推”工作在宁洱县的推广使用情况,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全县“双推”工作。联合司法、教体、民宗等部门,充分利用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定期发布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国家统编教材的新闻报道、政策解读和宣传资料,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规范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发挥委员作用,解决“如何用”的问题。宁洱县政协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同心镇那柯里村和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磨黑古镇委员宣讲活动,倡导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用普通话为游客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发展变化,提升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水平。同时,鼓励委员依托自身工作单位,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村建设、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等工作,让各族群众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盈江县政协主席方安品:
构建常态化机制 助力做好民族工作
省政协“双推”协商活动启动实施以来,盈江县政协结合实际,着力构建“双推”协商活动常态化机制,助力做好边境民族工作,在中缅边境地区讲好“中国故事”。
全面安排部署,“双推”工作落地生根。盈江县政协坚持把“双推”工作与年度协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双推”工作。组织深入12个边境村寨,5个傣族村寨、3个景颇族村寨、2个傈僳族村寨,3所中学、2所小学、1所幼儿园调研掌握实情后,制定印发《盈江县政协开展“全面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协商活动方案》,突出以边境乡(镇)为试点、民族村寨为重点开展“双推”协商活动。例如,2023年12月12日,在以景颇族、傈僳族群众为主的卡场镇草坝村组织开展了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三个一”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少数民族群众爱党爱国情怀,增强了中华民族认同感,也让“双推”工作体现于行动之中。
常态化开展活动,夯实“双推”工作基础。自2017年开始,盈江县全县各学校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各类会议说普通话已成为常态,为“双推”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盈江县政协在各民族混居新搬迁点、边境少数民族村寨等重点地区,结合院坝协商工作,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心灵深处,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自觉。例如,2024年春节前夕,县政协组织委员先后在边境沿线新城乡帮瓦村帮瓦小组、黑山小组,芒章乡芒章村南泥坝小组、鲁洛小组,苏典傈僳族乡劈石村鲁苗小组集体拜年(本寨外嫁的妇女在春节期间约定在同一天向寨子拜年)活动中,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组织群众同唱一首歌,向社会各界传递“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群众心声,以强大的宣传合力汇聚起共同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来源: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