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优势尽显无良策 集体协商绘蓝图——宜良县政协开展“羊桥片区如何借三清高速之势壮大集体经济”院坝协商

[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0-22 16:58  来源:昆明市政协  ]

2

1

5

6

9

3

4

8

10月18日,县政协主席李锦昌带领县政协相关委室负责人,协调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运局等职能部门及耿家营乡乡镇领导、站所办负责人,与羊桥村委会36名议事代表开展“院坝协商”议事,围绕“羊桥片区如何借三清高速之势壮大集体经济”出谋划策、凝聚共识。

羊桥村委会属于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村,平均海拔1650米,有农户437户、163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63%。多年来,受地理、交通、干部思维等因素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整体规划,资源整理、盘活、利用不够,集体资金收益率较低,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足,缺乏致富带头人,农业产业发展滞后,乡村振兴之路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道路通畅,百业兴旺。好在随着三宝——清水高速公路将于年内通车,与东南绕城和昆嵩高速实现互联互通后,可形成连接昆明、曲靖这两个云南省第一、第二大城市的大通道。届时,羊桥作为三清高速在宜良设置的出入口之一,又处在连接县城、宜良产业园区、昆明市和曲靖市的交汇点上,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县政协主席李锦昌在“不忘初心走基层”活动中,对羊桥村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提出“三清通车后羊桥怎么办?”的课题,并先后3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实地调研座谈,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共同为羊桥村委会壮大集体经济出谋划策。

协商会上,县政协相关委室负责人对此次院坝协商的背景作了介绍;县农业农村局领导解读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耿家营乡领导围绕协商内容作了打造“三个区域性中心”主题发言;参与协商的各方代表围绕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未来产业发展定位和各类要素保障等方面发表了意见建议;与会职能部门还就农村产业发展的相关原则性、政策性问题作了解答。

随后,与会代表讨论并形成了“做好一个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三个区域性中心、完善五项工作机制”的“135”共识。

做好一个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村级负责、市场主导,长远规划、渐进实施,整合资源、协调联动的原则,结合羊桥实际和发展潜力,立足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持以产业为主导,系统做好土地利用、村庄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为产业发展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

打造三个区域性中心:一是依托交通优势,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集散中心。充分利用好三清高速公路羊桥出口区域的300亩土地,建设内容包含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仓储,产品加工,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二是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区域性农副产品销售服务中心。采用“村+组”的经营模式,以羊桥村为中心,辐射尖山、扯朗、尼龙、保功等周边村组,成立跨区域的专业合作社,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引进农特产品深加工企业,提升冷藏、冷冻、保鲜技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三是依托人文优势,打造乡村旅游驻足中心。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猪食槽”等自带流量的网红景点、田园风光,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开发露营、徒步、采摘、体验农耕生活等休闲娱乐项目。利用好丰富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为乡村旅游增色。深度挖掘宜路陆游击大队绿塘会议旧址、“奇袭羊桥乡公所”等红色遗址和革命事件,打造“党建+红色旅游”品牌。

完善五项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机制。发挥党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导,完善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决策制度,以“党组织+产业”的方式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完善经营模式优化创新机制。研究村集体“三资”入股和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的管理办法,建立发展集体经济资金池,撬动社会资本,创新资源经营模式和收益分配方式。三是完善人才培育吸引机制。把人才工作作为基础性工程落实好,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大力培育职业经理人,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建立事业共创、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多元灵活激励机制。四是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各职能部门要抓好党组织和各类经济组织建设,做好项目包装、争取和实施过程中的要素保障和资金支持;乡党委要及时“吹哨”,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五是完善群众广泛参与机制。相信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发挥群众自治作用,探索满足群众需求和意愿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县政协主席李锦昌讲话指出,院坝协商作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充分展示了基层民主的优势和活力,协商成果必须在村委会一级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村委会要认清新形势下承担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支部领办、联建共富,资源盘活、产业链延伸,能人带动、服务创收,文旅助力、吸引人流,古村活化、特色小镇,企地合作、利益共享”的思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李锦昌建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主动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要求,以产业带动为主导做好乡村规划,合理利用好现有资源包装优质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规模化提升效益、以园区化打造精品、以品牌化增加价值、以生态化拓宽市场,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