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0 19:52 来源:昆明市政协 ]
编者按:日前,昆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文化艺术与新闻出版界别委员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现就委员们和昆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学习中的发言作摘登,以飨读者。
肖新华委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为昆明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文化艺术与新闻出版界别委员,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大政治意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转化为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力,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保护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昆明故事,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昆明发展新局面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邵筱萍委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文旅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文旅产业要走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日前,我联合何早阳、温元召委员到石林县走访、调研,提交了题为《关于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应用AI技术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这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具体行动。
杨家能委员: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以文旅为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以“文史专柜”为载体,夯实文化认同根基,昆明春晓图书城“文史专柜”不仅是书籍陈列,更应成为多民族文史交融的立体课堂。同时,以文旅融合为路径,构建互嵌式发展格局。昆明作为南亚东南亚门户,文旅产业需扛起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使命,展现昆明各民族共筑家园的历程。此外,以政协委员担当,践行文旅惠民使命,针对东南亚入境游市场需求激增,从资质认证、激励机制、场景运用三方面优化服务标准体系,破解“越南语、泰语导游荒”难题。让每一个景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场。
包理斯委员: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云南特有的资源优势,但如何发挥公共文化空间的作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我们并不缺少优质的民族文化元素及符号,很多本土案例引申至文化创意的呈现应注重本土化,避免盲目跟风流行趋势,确保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得到充分展示。通过深化民族文化认知,结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支撑。
杨明委员: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这一重要论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在工作中,我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让中华文化的百花园更加绚烂多彩。在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方面,我们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不同民族的群众在文化互动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例如我们开展“戏曲进社区、进乡村”活动,组织文艺团队走进民族地区,为当地群众带来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同时也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需求和生活状况,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未来,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用文化的力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文化的滋养下绽放得更加娇艳。
马佳委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为我今后的履职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文化艺术与新闻出版界别的委员,感触颇深,也引发诸多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动地方非遗、民俗、文化等融入旅游项目,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旅IP。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推广数字化展示,利用新媒体宣传民族文化扩大影响力,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陈丽娜委员:影视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影视文化就像是一座桥梁,跨越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传递到每一个观众心中。它用影像的力量,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影视文化的这种优势,创作更多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实现各民族和和美美、美美与共。
何早阳委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昆明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嘱托,立足多民族边疆省会城市的实际,大胆创新,挺膺担当,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团结带领各民族共同投身“六个春城”建设,打造了“团结花开 幸福春城”品牌,有效巩固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从2023年起,我和团队承接了中共昆明市委社工部、民宗委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系列丛书《团结花开 幸福春城——昆明之嵌》书籍编撰的项目,在社工部、民宗委指导下,经过近两年的策划、采写、反复修订等工作,本月正式印刷,获好评。书籍通过昆明一百个村(社区)的烟火气,深情记录了春城大地上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发展成果、共促民族团结的生动场景。一百个村(社区)分为“古韵今风村”“民俗特色村”“生态优美村”“艺术文创村”“蝶变活力村”五个篇章,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案例,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生动实践。
郑千山委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体现之一。它蕴含着深厚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等丰富的内容,也在文化认同上体现着强烈的现实性,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传承的基础。具体到云南省,独特的地理、气候、自然条件和多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可实践的社会基础。
温元召委员:作为政协委员,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文化作为文旅产业,乃至整个民族振兴事业至关重要的价值。结合我与邵筱萍、何早阳委员共同联名的题为《关于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应用AI技术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邀请北京专家一道,及时联系文旅重点板块区域,会同石林县委宣传部、网信办、旅游集团及景区管理局等单位,对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遗产地石林景区进行了深入地走访、调研,提前与提案交办部门的办理工作之前,便对提案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局部落实。我们切实地感受到,在AI应用已然覆盖各行各业甚至即将全面进入普通百姓生活各领域的当下,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应用AI技术赋能文旅产业,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引领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对于旅游大省和全国全世界“旅居”目的地的云南而言,这是极为重要的。
刘海燕同志: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感受到讲话中蕴含的为民情怀和战略思维。作为文史工作者,要立足“存史资政育人”职责,深挖云南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富矿,将文史研究与服务发展大局有机结合。当前重点要聚焦非遗传承和旅居昆明开展资政建言。坚持守正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活化文史资源,打造“行走的文史课堂”,在讲好云南故事中凝聚共识。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准新时代文史工作方位,以高质量文史成果服务高质量发展。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