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政协书法研修班第一学年学习圆满结束

[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04 15:28  来源:昆明市政协  ]

1

官渡区政协和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的书法研修班第一学年从2024年10月下旬开始,至2025年6月底结束。授课教师由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费劲松担任,第一学年共计授课25次75学时,实现时间和进度“双过半”,顺利完成计划学习任务。

2

本学年课程丰富多彩、循序渐进、相辅相成。入门课程有《书法主要用具准备》《认识书法中的笔墨纸》《书法学习中繁简字等常见问题及解决路径(一)(二)》,讲解了书法常识,为书法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干课程是《说文解字》和《书谱》,深入了解汉字的构型规律和古代经典书法理论。拓展课程有《<爨宝子碑>释读和书法审美》《认识石鼓文》等专题,还从书法造诣、文史研究的角度,介绍了桂馥、杨慎、阮元、林则徐、王思训等和云南以及官渡有关的历史名人的生平及书法、著述成就,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到云南省文学艺术馆参观“首届云南省书法新人新作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云南巡展)”,到晋宁参观河泊所遗址,使大家进一步开阔视野。费老师还在课间现场演示了小篆、草书的书写方法,让大家对书法运笔有了直观的感受。书法班还充分用好学习微信群,费老师在群里分享了《九宫格与米字格背后的玄机》《王献之研究》《书法作品中的文字问题》《说文部首的成因及构成》《山岳吐精、海诞虹光——云南书法简史综述》等30余篇书法理论文章,帮助大家提升书法理论素养。学员们也在群里分享交流练习成果,书法班形成了互学互促的浓厚学习氛围。

3

唐代孙过庭所著《书谱》堪称书文合一的经典之作,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两个方面都为后世树立了标杆。《书谱》作为本学年最后一个课程单元,起到了提升书法认知层次的重要作用。费老师首先以《书谱》中的缺字为例,详细讲解和演示了字帖的修补方法,随后用4次课详细解读《书谱》。在书谱概述部分,讲解了关于《书谱》的一些争议、关于《书谱》书法的评价、《书谱》论述的各种字体的功用及审美、《书谱》关于书法艺术的主体书家的论述、《书谱》关于书法的学习和创作论述、《书谱》关于书法的批评、后人评价《书谱》的遗憾等内容。在书谱解析部分,费老师分为两卷共六个部分,对《书谱》内容进行详细释读和解析。通过学习大家领略了《书谱》在书法理论方面眼界的宏远、思辨的缜密、见解的精辟,不愧为历代书论的翘楚与经典。《书谱》全文以辨识甚难而艺术性最强的草书写就,用笔俊拔坚毅,笔势遒劲飞动,洵为书坛瑰宝。为了让大家有最直观的感受,费老师结合自己临习《书谱》的心得,在课间现场演示了草书的临习书写方法,使大家对《书谱》用笔使转之精熟、草法结体之谨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学期末的现场教学活动中,大家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晋宁河泊所遗址。该遗址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体分布面积约七平方公里,已进行过七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先秦文化、滇文化及益州郡时期的建筑、灰坑、水井等遗迹,出土有“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等两千余枚封泥、五万多枚简牍文书,文字量超过十万字,实证了西南边疆自古以来的国家认同。大家聆听了专业人员的详细讲解,在河泊所考古发掘现场参观了汉代益州郡城址的城墙、城壕、道路、排水沟、高台建筑、水井等遗迹,亲眼见证了简牍、封泥、瓦当等文物的出土过程。在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现场,大家通过三维动画沉浸式感受益州郡古人的劳动生活场景,参观了石寨山大遗址(包含石寨山遗址、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封泥、瓦当、简牍、陶罐、水井栏、饰物、劳动生活用具、植物遗存等文物。通过参观,大家深深折服于“古滇王国”在建城规划、手工技艺、文字文化等方面的灿烂文明,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5

本次书法研修班是建设学习型机关和“书香政协”的新尝试,课程设置起点高、系统性强,突出研修特色。授课教师不计名利,以深厚的学养和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树立了勤奋严谨治学的榜样。通过一个学年的认真学习,学员们在学习和实践书法艺术的笔法、字法、章法的同时,拓展学习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文学、古汉语等知识,显著提高了书法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在假期中,大家将按照老师的要求,坚持临习碑帖,认真研读书论,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