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19 10:10 来源:昆明市政协 ]
2025年以来,昆明市盘龙区政协锚定“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核心,以院坝协商为基层治理“金钥匙”,全年开展16场精准协商。从民生小事到产业发展,从特殊群体帮扶到治理模式创新,通过“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大平台”汇聚“强合力”“闭环机制”保障“实成效”,把急难愁盼转化为“幸福清单”,让基层治理既有精度更有温度。
把急难愁盼解在群众心坎上
围绕居民日常生活“关键小事”,盘龙区政协以“群众点单、政协派单、委员接单、社会评单”机制,让协商议题直抵民心。
饮水难题破解:针对玉器城片区2.5万居民长期依赖地下水、雨季水质浑浊的问题,区政协牵头召开“水网改造”专题协商会。居民代表现场提出“施工避高峰”“严把管材质量”等诉求,最终促成“分步改造、智慧监管”共识落地,预计8月底实现通水,彻底告别“饮水愁”。
停车乱象治理:聚焦联盟街道“停车难”,协商达成“智慧停车APP”建设共识,目前已接入“云智停车”平台,覆盖辖区80%的停车场,违规占道现象下降60%,居民出行更顺畅。
公共空间升级:在青云街道昙华社区大华锦绣麓城小区,针对“无业委会、无物委会”导致架空层闲置、居民缺乏活动空间的问题,区政协联合街道开展商前调研,梳理出“老年人需休闲区、双职工盼托育服务、年轻人要办公阅读空间”等需求。协商后明确打造“乐龄老友空间”“追风童趣空间”“浮生半日客厅”三大功能区,10月底前完成改造招标,让闲置空间变身“家门口的幸福港湾”。
文明养犬规范:龙泉街道“文明养犬”协商后,推动建立“五级联络机制”,安装宠物便纸箱28个,划定遛狗区12处,既保障居民安全,又维护养犬人权益,邻里矛盾减少30%。
让乡村振兴富在群众口袋里
立足区域特色资源,盘龙区政协通过院坝协商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农户增收。
农文旅融合发展:在磨憨镇尚冈村,打破地域界限,组织市、区政协委员、西双版纳州文旅专家、企业代表与村民围坐傣家竹楼共商。最终确定“边境风情+民族文化+生态农业”融合路径,村民玉应叫率先将自家傣楼改造成民宿,月增收3000余元,带动5户村民跟进,形成“协商一户、带动一片”的效应。
特色产业培育:松华街道新街社区依托院坝协商,挖掘乡愁文化内涵,打造“老街市集”品牌,整合农户手作、特色农产品资源,带动农户人均增收近千元;滇源街道周达村、阿子营街道鼠街村围绕“有机蚕桑种养”协商,明确“保护生态+绿色产业链+集体农户双增收”目标,区农投公司联合村组开展种养技能培训,目前已盘活闲置土地120亩,预计明年实现亩产增收2000元。
将“和谐稳定”建在群众身边
聚焦基层治理痛点,盘龙区政协通过多元协商构建“矛盾少、服务优、治理强”的社区生态。
无讼街道创建:针对滇源街道“纠纷多、化解难”,协商确定“源头治理+调解培训”双举措。一方面建立矛盾纠纷研判清单,引导群众以“非诉”方式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开展基层调解员培训6场,覆盖12个村(社区)。目前滇源街道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2%,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
养老服务升级:在金辰街道映象社区、拓东街道,围绕“老年人居家养老难”开展协商。金辰街道探索“物业+养老”模式,将24小时物业基础服务延伸至居家养老场景,构建“基础+增值+定制”三级服务体系;拓东街道整合社区闲置空间打造“一站式”养老服务中心,涵盖助餐、康复、文娱等8项功能,200余名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暖心服务”,子女更放心。
社区广场改造:东华街道新迎社区借助“政协倾听·码上反映”二维码拓宽民意渠道,通过协商争取150万元专项资金,将1200平方米“问题广场”改造为集海绵设施、全龄活动区于一体的“幸福港湾”,并建立“政府+社区+居民”共管机制,实现“建好”更“管好”。
用“温情帮扶”暖在群众心上
针对残疾人等特殊对象,盘龙区政协通过“跨界协同”协商,为其搭建就业、生活保障桥梁。
在鼓楼街道凤凰社区,针对残疾人“就业场地受限、资源不足、收益有限”等问题,区政协联合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开展“情系残疾人士,温情帮扶就业”协商,达成6项共识:建立残疾人“一人一库”信息库、落实生活与护理补贴、推送适配岗位、设立创业扶持资金、开展抖音带货培训、搭建资源链接平台。目前已帮助12名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其中3人通过手工产品线上销售月收入超2000元,50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提升至69.4%。
让“协商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
盘龙区院坝协商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商前调研摸实情—商中议事聚共识—商后跟踪见实效”的完整闭环。每一项议题均配备“协商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由政协委员全程督办。
从玉器城水网改造的“8月底通水”时限承诺,到昙华社区空间改造的“10月前招标”进度公示;从智慧停车APP的“80%停车场覆盖”成效,到残疾人就业的“12人上岗”跟踪,每一项成果都有“时间表”“责任人”,确保协商不走过场、群众诉求不落空。
在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尚冈村,羊肚菌、魔芋等林下经济“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链,“农业+文化+生态”创意农业、休闲民宿等新业态融合项目正在形成。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开发的傣族织锦文创产品,已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修复后的寨门成了打卡地标,党群服务中心已变身文化展示窗口,农文旅融合的雏形逐步显现,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0%,村民人均增收近2000元。
2025年,盘龙区政协以院坝协商为纽带,让“群众声音”成为治理方向,让“多元力量”成为治理支撑,让“协商成果”成为幸福见证。下一步,盘龙区政协将继续把协商平台搭在居民家门口,让更多“问题清单”变成“幸福清单”,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多“政协温度”。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