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院坝协商“破题”文化赋能“焕彩”——盘龙区政协院坝协商激活“三村”庭院经济新动能

[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27 15:23  来源:昆明市政协  ]

1


深秋的盘龙区双龙街道麦地塘社区“三村”片区(东大村、大凹子村、朱家山村),改造后的庭院错落有致,“趱家”文化元素点缀其间,升级后的“双龙花椒鸡”餐饮店飘出阵阵香气。

谁能想到,这片如今充满生机的乡村旅游片区,曾因同质化严重、品牌弱化等问题陷入发展困境。从“经营寒流”到“复苏热潮”,这场蜕变的背后,是盘龙区政协以“院坝协商”为抓手,精准破解庭院经济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

昔日荣光遇瓶颈:“花椒鸡之乡”的发展之困

“上世纪90年代,‘双龙花椒鸡’的名气能传到市中心,周末来吃饭的客人能排到村口。”土生土长的经营者王师傅回忆道。

自1992年起,“三村”片区依托临主城区位与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除了“双龙花椒鸡”,还引入烤全羊、手工锅贴粑粑等特色美食,乡村旅游初具规模,鼎盛时期经营户达150余家。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升级,发展瓶颈日益凸显。商前调研显示,片区经营户已锐减至30余户,客流量和收入较峰值下滑超60%。核心问题集中在四方面:产业同质化严重,90%以上经营户仍沿用“餐饮+棋牌”模式,缺乏非遗体验、农耕互动等深度项目;经营主体“单打独斗”,缺乏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基础设施老旧,排污、旅游标识等配套不足,且审批流程复杂导致改造无门;数字化程度低下,过度依赖熟人推荐,难以触达亲子、年轻人等核心客群。

就在经营者一筹莫展之际,2025年昆明市出台“推进旅居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双龙街道列为盘龙区旅居发展重点区域。抢抓政策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成为盘龙区政协的重点课题。

2

院坝聚智谋良策:多元共治寻转型路径

“改个厨房要跑多个部门,能不能简化流程?”“咱们的‘趱家’文化怎么融入经营?”2025年8月27日,麦地塘社区云水怡的院坝里,一场聚焦“提档‘三村’庭院经济特色,培育双龙饮食文化品牌”的协商议事会热烈开讲。30余名参与者围坐一堂,既有区政协领导、政协委员,也有文旅、国土、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更有街道干部和经营户代表。

针对品牌辨识度低的问题,政协委员提出打造“双龙”区域公用品牌,统一标识并整合文旅线路;面对吸引力不足的困境,有人建议引进露营基地、精品民宿,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谈及同质化难题,“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差异化路径成为共识。区自然资源局当场回应:“将制定庭院改造标准,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简化消防、卫生许可流程。”

经过近3小时研讨,会议形成四项核心共识:以产业特色为方向,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以品牌培育为重点,注入文化赋能;以政策基建为保障,破解发展制约;以数字化为动力,激活市场活力。这些共识既回应了群众急难愁盼,也为职能部门精准施策明确了方向。

成果落地见实效:四维发力焕新生机

协商的生命力在于落实。盘龙区政协建立“跟踪督促、分工落实、具体推进”机制,推动共识从“纸上”落到“地上”,四项举措精准发力,让“三村”庭院经济重焕生机。

规划引领,绘就发展蓝图

双龙街道将庭院经济纳入整体规划,明确东大村“文化体验”、大凹子村“美食集群”、朱家山村“康养休闲”的差异化定位。成立生态乡村旅游协会,整合农产品生产、美食加工、旅游销售资源,打破“各自为战”格局。目前,已有12户经营户完成改造升级,新增就业岗位80余个,为片区升级树立样板。预计今年片区庭院经济总收入将突破800万元。

文化赋能,擦亮品牌名片

深度挖掘“趱家”文化内涵,指导经营户将竹编技艺、民俗礼仪融入庭院装修与菜品开发。系统升级“双龙花椒鸡”品牌,制定食材采购、烹饪工艺地方标准,推动其从“街头小吃”向“文化名片”转型。联动周边果园、非遗工坊推出“双龙美食之旅”线路,国庆期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经营户收入平均增长40%。

基建升级,筑牢发展根基

推进“路网、水网、电网”联通工程,新铺污水管网3公里,新增旅游标识15块,改建标准化公厕4座。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为数字化运营奠定基础。“以前客人抱怨停车难、信号差,现在环境好了,回头客越来越多。”经营户刘师傅的话道出大家心声。

数字赋能,拓宽增收渠道

搭建统一线上运营平台,整合餐饮、民宿、农产品资源,提供“一站式”预订服务。开展3期数字化培训,覆盖全部经营户,指导运用抖音、小红书发布“体验故事”,邀请博主测评引流。目前20余家经营户接入智能管理系统,年轻客群占比从不足10%提升至35%。

如今的“三村”片区,早已不是当年的“餐饮聚集地”:东大村的“文化体验庭院”里,孩子们跟着老艺人学竹编;大凹子村的“美食集群”中,“双龙花椒鸡”的香气伴着直播镜头飘向各地;朱家山村的“康养民宿”里,游客在山林间享受慢生活。国庆期间推出的“双龙美食之旅”线路,串联起特色庭院、果园基地和非遗工坊,累计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经营户收入平均增长40%。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10号楼 电话:0871-68242358 传真:0871-68242569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3000513号-1   网站地图